《河南日报》(2025年10月11日第02版)
逐梦“北斗”
——我的青春这样“创”

把定位精度做到1米,把时间精度控制到亿分之一秒,把处理精度提升1倍以上,把模块体积砍掉三成,再把成本直接腰斩——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孙嵩斐带着“华芯时空”团队,用半个巴掌大小的北斗导航系统高精度定位授时模块,摘下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职教赛道金奖。
面对国外模块级接收机价格昂贵、国产模块级接收机精度低体积大这个行业痛点,孙嵩斐团队经过刻苦攻关,最终突破三大关键技术,推出高精度时统模块DO-033,可广泛适用于信号采集设备、信号分析设备、通信设备等应用场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检测结果显示,其定位、授时、频率等关键指标均远超国家标准。
创新成果加速走上生产线才有价值。在学校的支持下,孙嵩斐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创办的公司两个月订单额突破30万元,并与多家业内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无奋斗,不青春。能发挥专业所长解决行业难题,再把产品送进市场,成就感满满。”10月9日,孙嵩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学校强调创新创业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刘拥军博士和陈群博士的指导下,我们团队选准研发方向合力攻关,遇到绊脚石,就随时找老师请教,终于把梦想变成了现实。”孙嵩斐说,老师们刻苦严谨的科研精神对团队影响很大,大家每天下午5点30分一下课就扎进实验室,一下子忙到夜里11点。
如今,这位第四届河南省大学生“创新之星”已获得3项国赛金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金奖、2024年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025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金奖。此外,还获得省赛一等奖10余项。他说:“个人努力重要,但更要感谢学校把创新创业的整个链条搬进了校园。”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副主任、创业学院副院长温宗和介绍,学校全力打造“1+2+N”双创工作模式,即:一体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双向贯通,多部门联动,创新创业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学生创新创意到项目孵化全过程服务;多元赋能,从课程教学、导师指导、平台搭建、资金支持、活动组织等方面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
5年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了52个“创客工作坊”,拿出专项资金扶持学生创新创业。河职创新港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免房租、免水电费,以“真金白银”为创业学子减负,成为初创企业的坚实后盾。
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越来越多的青年正和孙嵩斐一样,把论文写进车间,把专利变成订单,在创新创业之路上绽放青春风采。
链接:https://newpaper.dahe.cn/hnrb/resfile/2025-10-11/02/hnrb2025101102.pdf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记者 史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