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河职要闻

河南职院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发布时间:2025-10-24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现场 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河职校园里,全体师生热切关注全会盛况,热议全会精神。大家一致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锚定航向、接续奋斗,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河职力量。

校党委书记厉励: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新程开启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党中央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对国家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全会公报指出,“十五五”时期,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与深切期待,我们深感使命更坚、方向更明、信心更足。

河南职院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以“拼”的精神、“实”的作风、“创”的劲头,把全会精神转化为“职教报国”生动实践,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征程中,找准定位、展现作为。一是在举旗定向上彰显新高度。学校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把牢政治“方向盘”,筑牢思想“压舱石”,绘就发展“同心圆”,持续巩固拓展“四五四五”党建工作体系成效,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学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二是在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学校将继续锚定“两高四着力”,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落实“一体两翼五重点”,持续推动专业布局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制造强省、科技强国输送更多“河职工匠”。三是在改革创新中塑造新优势。学校以更深层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破除体制机制壁垒,升级赋能平台,创新育人模式,聚力打造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奋力为推动学校“新双高”建设和“职业本科”创建而努力奋斗!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夏新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树起新的里程碑。全会鲜明提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河南职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胸怀“国之大者”,勇担“强国有我”的时代使命,奋力谱写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的崭新篇章。一是把握根本遵循,坚定正确办学方向。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党的领导贯穿于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夯实基层党建,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落地生根。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锚定战略目标,提升服务发展能级。要紧紧围绕我省“1+2+4+N”目标任务体系,持续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专业与河南现代化产业体系同频共振。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产学联合体+行业共同体”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全面提升学校的关键办学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三是深化创新实践,打造特色发展高地。紧密对接河南省重大产业需求,巩固和拓展以数控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的“3个7”理工特色专业格局。持续深化 “五金”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攀升,推动学校“新双高”建设和职教本科创建,奋力建设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高水平职业院校。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肖珑: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擘画“十五五”发展蓝图,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全面战略部署,是新时代新征程深化改革开放的纲领性文件,特别是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一体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置于核心战略位置,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河南职院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紧扣国家战略和河南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科学编制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转化为推进学校“新双高”建设、创建职业本科的施工图与任务书。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学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课程内容。二是聚焦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动态优化专业布局,重点打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高水平专业群,推动专业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着力培养爱党报国、技艺精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科研创新水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行动,确保全会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发展规划处处长刘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十五五”规划布局谋篇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科学论断。当前,学校正处于“十五五”规划谋划的关键时期,作为发展规划处负责人,我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教育强国建设为重点,编制好学校“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一要准确把握新一轮产业变革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明确“十五五”发展目标。二要坚持全局谋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贯通,研究制定规划编制方案。三要广泛征求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使规划成为体现师生意愿、符合教育规律、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科技开发处处长吴德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开展原创性和核心技术攻关,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行动指南。作为学校科技开发工作管理者和服务者,要认真学习好领会好全会精神,组织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人员专题研究阐释全会精神,产出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要针对各二级学院专业优势、科研平台情况、高层次人才等科技创新要素,认真谋划组建跨专业研究团队,开展有组织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科技创新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要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单列管理改革,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挥河职创新港入驻的科技创新载体作用,培育高价值的科技创新成果,促进学校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武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也为高等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材料工程学院将迅速把全会精神融入教学、科研与管理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与创新能力。在专业建设上,我们聚焦新材料、新工艺发展趋势,深化校企合作,把课堂延伸至生产一线,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锤炼技能、提升素养。同时,学院将不断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提升服务效能,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奋进的育人环境。我们将以全会精神为强大动力,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中主动担当,为河南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制造强国建设贡献坚实的“材料力量”。

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书记姚晓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聚焦国家治理现代化、强调高质量发展,为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锚定航向,令人备受鼓舞。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工作必须精准对接国家战略,把制度优势切实转化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育人动能。实践中,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的创新理论深度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引导师生自觉胸怀“国之大者”;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精准培养掌握前沿技术、兼具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构建更具活力的治理体系,充分激发师生潜能,打造人才辈出、成果涌流的良好生态,为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注入强劲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彰显智能制造人的使命担当与实干作为。

控制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王东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又感使命光荣。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积极探索“新双高”和“职业本科”创建,持续优化“六助”服务体系,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功能,切实提升服务学生的精准度与实效性;以学院“四大工程”建设为抓手,深化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党的领导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筑牢办学治校的政治根基。

现代信息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李纪云:

研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我倍感振奋。全会擘画的“十五五”蓝图与“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与我校“服务中原大地高质量发展”使命高度契合。现代信息技术学院将紧扣学校“聚焦职业本科创建与‘新双高’建设”目标,对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赛道,优化专业群,将企业新技术嵌入课程,让课堂对接产业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新质生产力需求精准对接。下一步,学院将积极落实校党委“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发展”要求,筑牢“大思政铸魂工程”,锻造能战斗的教师队伍。带领学院师生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学院建设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成效,以“久久为功”的坚定信念和实干精神,为学校“双高计划”升级晋档和职业本科创建汇聚力量。聚焦河南省“数智强省”“制造强省”的战略定位,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积极服务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职教担当,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梁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节点,全会为我们接续奋斗指明了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将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打造“155”党建工作品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师生为中心的理念,在统筹思政课改革创新、教学科研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中充分汇民意、聚民心;坚持知行合一,在学校“十五五”规划的科学制定中担当作为,积极建言献策,锚定学校既定的发展目标和国家“十五五”规划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争创更多的成绩。

数字创意与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田景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为新时代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部署,让我对学校“新双高”建设使命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全会提出的“强化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恰与我们深化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的实践高度契合。学院联合头部数字创意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正是对全会精神的生动践行,这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行业前沿技能,更能为区域数字产业升级输送高素质人才,切实把“产教融合”落到实处。面向“十五五”规划,我们将聚焦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推动课程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持续深化“三全育人”机制,将行业精神、创新意识融入育人全过程,努力为国家数字行业培养更多德技并修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材料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张佳: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期间,我院迅速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开展关于全会精神的学习活动。作为学院团总支负责人,坚定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积极贯彻党的决策部署。日常工作中,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与引导方法,激发他们内心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始终坚守育人的初心,牢记人民至上的理念,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全程融入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当中,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创新“团课与实践相融合”“线上与线下相联动”的育人模式,精心策划并开展特色品牌活动,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在服务国家战略过程中勇担使命、展现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汇聚磅礴的青春力量。

国际教育学院团总支书记樊林: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切认识到教育在国家治理全局中的关键地位。作为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工作者,我将从三个方面精准发力落实会议精神:一是强化思想引领,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青言青语”融入团学工作,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二是提升育人实效,在专业教学中融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助力学生掌握“硬核技能”;三是强化服务担当,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开展职业规划指导、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锻造学生“技能+外语+国际规则”的复合能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为培养“应用型、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

智能制造学院辅导员左忠林: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聚焦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制造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部署,让我更加深切感受到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作为一名辅导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三全育人”“五育融合”培根铸魂。工作中坚持以生为本、以德为先,深耕“思政+”实践。用“思政+技能”培育大国工匠,以“思政+宣传”厚植优良学风,借“思政+生涯规划”助推高质量就业,用心用情用力做广大青年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全力为教育强国建设培育更多高素质“智”造人才。

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郭孝敬: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全会提出的“坚持人民至上”理念让我深刻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引领,更加关心他们的生活状态与心理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实际工作中,我将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日常教育实践,通过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明方向,在实践中长才干。同时自己也将持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与工作能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责任心,助力青年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控制工程学院教师熊新国: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专职教师,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后,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六个“坚持”,为学校“新双高”建设提供了明晰的路径,指明了前进方向。控制工程作为现代工业的核心技术,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升级,全会提出的“激发社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要求,与我们学院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智能控制等前沿领域,培养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创新人才。把“改革实效”理念融入课程设计,强化学生工程伦理和社会责任意识,以“系统集成”思维优化教学体系,为国家教育强国建设培养更多高技能专业人才。

文化旅游学院教师王利琴: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聚焦“十五五”规划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为职业教育锚定了奋进方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备受鼓舞,同时也深感使命在肩。全会强调的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与河南“十四五”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高度契合。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联系最紧密,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更需紧扣“新质生产力”要求,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适配河南新兴产业需求的技能人才 。在未来教学过程中,我将把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紧密对接,用技术创新赋能实训教学,让学生既懂理论更精实操。正如全会彰显的战略定力,职教人唯有以“德技并修”为根本,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大国工匠”,让全会精神在职业教育沃土上结出硕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张倩: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们要自觉学深悟透,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在深入理解其中的新表述、新论断、新要求的基础上,需要我们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向学生“讲清”五年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梳理我国先后编制实施的十四个五年规划,向学生“讲实”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教材为依托、以问题为导向,向学生“讲透”“十五五”规划,引导学生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和认同;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论宣传与学生关注的热点及实践感知相结合,在“讲活”思政课上下真功夫、狠功夫,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能够真正在青年学子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努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现代信息技术学院人工智能241班学生李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在我校师生中引发了热烈反响。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我们职业院校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会议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内容,让我深刻认识到职业技能的重要性。作为学校学生会干部,我将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带领学生会全体成员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积极组织与专业技能提升相关的活动,如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让全会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奋力为国家“十五五”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国际教育学院电子(中外)243班学生宋浩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为“十五五”发展指明了方向,令我倍感振奋。作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负责人,我深刻认识到,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全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与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服务宗旨高度契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带领协会成员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立足岗位,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聚焦实际需求,开展更多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数字创意与设计学院室空242班杨锦: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国家未来五年发展擘画了宏伟的蓝图,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意义重大而深远。作为新时代青年,因生逢其时而兴奋,因生在中国而自豪。全会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作为高校广播站成员,我未来将带领广播站成员深入学习全会精神,通过校园广播等渠道,向广大师生全面宣传“十五五”时期国家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同时,以全会精神为指引,不断提升校园广播的质量和影响力,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学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下一条:河南职院受邀参加2025年河南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