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河职故事

“智焊小爬虫”项目负责人田朕:做智能焊接的“探路者”

发布时间:2025-07-26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获奖名单,河南职院共斩获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6项,获奖总数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一,并首次实现全赛道获奖。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银奖项目《智焊小爬虫——野外管道爬行焊接机器人的开拓者》的故事。

扒在两个油气管道之间,围绕缝隙旋转一周,就能准确、快速地把两个管道焊接成功,既安全高效又节省人力。这款产品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名字:智焊小爬虫。

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上,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一学生团队耗时两年,数次迭代升级创新研发的这款产品,荣获全国银奖。“因为热爱,才会乐此不疲。未来我们将拓宽应用领域,志做管道焊接领域的‘翘楚潮头’。”团队负责人田朕说。

创新,源于一次野外焊接经历

田朕是河职智能制造学院2022级学生,在入学之前,他陆陆续续有5年焊接经验,而真正促使他做智能焊接项目研发的,是2022年寒假期间的一次野外焊接经历。

2022年年底寒假期间,田朕经人介绍,来到山东一处天然气管道进村建设现场,主要做管道焊接、焊缝外管道清洁等工作。田朕年轻、能吃苦、技能好,在焊接班小组里,还经常吃不消。“管道直径比较大,经常需要吊在上面焊接,冬天冷,穿的厚,焊接时的温度又高,姿势非常难受,脖子、肩膀、腰都疼的很。”田朕说,焊接管道底部时,需要长时间保持弯腰姿势,一天下来,腰根本直不起来。

最重要的是,油气管道作为危险介质的压力管道,焊接质量要求需要达到行业一级标准(最高标准),野外环境有限,又要保证质量,进展就会非常慢。“油气管道中用到的打底焊、填充焊和盖面焊,严重依赖人工焊接,占比达90%以上,而且野外焊接的流程非常复杂,我们曾在几个施工现场做过调研,焊接的速度几乎等于油气管道的建设速度。”田朕说,他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有一款可以随着管道弧度展开的智能焊接产品,那该多方便。

尝试,两年技术攻关

说干就干,寒假过完,田朕就组建了研发小组,半年时间研发出初代蟹式环形管道焊接机器人,这款产品有两条弧形夹爪,能在三维空间中沿管道外侧环形移动焊接。“初代产品还有很多BUG,后来在一年时间里,我们四次迭代升级,最终研发出现在的智能焊接小爬虫产品。”田朕介绍。

这款智能焊接小爬虫,移动灵活无偏差,契合野外油气管道施工时的各类场景,在移动焊接时,还能达到焊枪姿态的二次调整,实现焊缝一级质量。目前已经应用在洛阳-新郑航煤管道、济青管道提升改造工程项目中。

“研发的原理并不难,最难的是夹爪的设计。”田朕坦言,夹爪模仿的就是人手,根据油气管道焊接工作性质,简单的抓夹、吸盘是不行的,需要完成抓、握、捏、拧、旋转等不同动作。想完成这些可不容易,驱动、传动、传感器和控制系统都需要搭载,“我们从初代产品到目前的第四代,已经经历了上千次测试。边测试边调整夹爪的力度、灵活度、控制性等。”

为了把产品优化到最好,田朕和团队没少下功夫,短短两年,实现了核心技术的四项突破:无轨导夹爪设计,适配多种口径管道;自适应定位技术,实现环形移动零偏移;焊接方案自主规划技术,匹配最优焊接方案;焊中质量调控技术,可实现焊枪毫秒级响应。

这项弥补行业空白的创新产品一经推出,得到了业内多个专家的一致认可。

坚守,以匠心致初心

创新很难,它需要研发人员在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试错,付出艰辛的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智能焊接小爬虫的成功研发同样不容易。作为项目负责人,田朕好几次病倒在项目现场。最严重的一次是在2024年春天,田朕和项目成员在施工现场测试迭代产品性能,突然感觉脖子以下没了知觉,团队成员赶紧给他搬来凳子,“一屁股坐下去再也动不了了。”

大家叫来120,把田朕送到郑大一附院东区医院,做过一番检查后,主治大夫一脸凝重的对田朕说,腰椎间盘突出已经很严重了,必须得住院治疗。只在医院待了半天,田朕又出现在了施工现场。“没办法,项目到了关键节点,一天都耽误不得。”

就这样,新伤旧痛叠加,田朕硬是撑到了决赛结束,才去医院进行系统理疗。经常有人问田朕,如此拼命值得吗?在田朕看来,这是和生命一样重要的事情。“做焊工四五年,我很清楚焊接的辛苦,才更想发挥自己的价值,做出来好产品,比赛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必须要全力以赴。”

深耕,做智能焊接的“探路者”

结果不负众望,在全国决赛上,智能焊接小爬虫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银奖。“看到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创新项目,我们未来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

对创新创造来说,投入市场才更有价值。智能焊接小爬虫的研发,在市场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我们在2024年成立了公司,目前已达成120万意向额,预计2026年可破千万。”

油气管道作为输送石油天然气的“大动脉”,是保障油气安全的“生命线”,在田朕看来,智能焊接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他想和团队共同做好产品研发,拓宽应用领域,打造智能化、自动化、高质量、安全易用的焊接机器人,做智能焊接的“探路者”。

上一条:“旧电芯生”团队让退役电池焕发“第二春”
下一条:张毅飞:扎根基层谋发展,校地企联动促振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