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应河之滨,麦苗之上,成百上千的民间说唱艺人负鼓携琴,说书会友,这就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马街书会。
每年这一天,郝彦杰总会驱车赶赴这里,采风问俗,记录经典,寻找灵感,力求能通过版画的二次演绎,真实再现书会盛况。
“我从2012年开始赶马街书会,唱曲、打鼓、拉琴、说书……多种艺术形态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些民间说唱艺人对传统曲艺的坚守,也深深震撼着我。”郝彦杰坦言,也是从那一年开始,他有了把马街书会“刻绘”成版画的想法,以此来向民间艺人们致敬。

从2012年到2019年,他拍摄了数千张马街书会的照片,反复琢磨人物形象,描画人物表情,“最难的还是构思,艺人们很多,表演形式很丰富,怎么把你想表达的思想呈现出来,这个最难。”
经过反复推敲,2013年,郝彦杰的《应河亮书之一》版画作品应运而生,该作品采用黑白木刻,在一群人中重点刻画了十多个表演者的形象,把书会的热闹、艺人们倾情献艺的表演姿态、观看者如痴如醉的神态,刻画的淋漓尽致。
版画不仅是个“脑力活”还是个“体力活”,每一次创作,对郝彦杰这样的“熟手”来说,也是一次大挑战,“下刀的轻重、疏密都直接影响到版画最终呈现的效果,马街艺人系列,每一幅的创作过程都在一个学期左右。非常考验耐心和细心。”

刚柔相济中,尽显刀木和非遗之美,十年间,郝彦杰围绕“马街艺人”主题,先后创作了《回望马街》《马街艺人》等10余幅系列版画作品,也获得多项社会好评,其中《应河亮书之一》入选《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应河亮书之三》入选“中原画风•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展览”,《马街艺人之五》获得河南省第十三届美术作品展二等奖。